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年-台灣趨勢研究 提克斯不僅僅能夠提供餐點,更是一個全方位的餐飲團隊,光是執行長一個人就擁有十多張的專業證照,因此這次的品酒會也由提克斯執行長親自上陣解說,包含了...... 欣榮商號原名內角商店,在民國61年3月開店,迄今30年3個月,於91年改名為欣榮商號現今負責人為黃珠女女士,是第二代經營。 「你現在都養不活了,還跟我講以後怎樣?那是天方夜譚,至少現在先活下去嘛!」漢來美食宴會廳督導周裕翔回顧,從春節初三起,業績明顯轉衰,漢來美食總經理林子寬便和內部開始討論應變機制,包括是該作外燴、還是外帶跟便當、或甚至是冷凍食品等等。 中華車說明,e-VERYCA 是目前唯一的商用電動車品牌,採用與 BMW 同等級 Samsung SDI 電池,行駛里程足以供應趴趴走美食工坊外送範圍。 國內汽車大廠中華 (2204-TW) 今 日宣布,電動貨車 e-VERYCA 推出以來上市至今熱銷近百台,除了切入郵務車版圖,也拿下外燴點心業者訂單。 [周刊王CTWANT] 蘋果於周四(2日)美股盤後,發佈了2023財年一季報(2022年第四季業績),財報顯示,營收年減5%至1171.4%,投資者似乎是在逢低吸納蘋果公司的股票,導致其股價周五盤中反彈。 疫情解封後,各主要國家網購消費力道仍在:受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 出,消費方式移往線上,各主要國家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在2020年皆呈現大幅成長態勢,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亦明顯提升。 然而隨全球疫情衝擊逐漸淡化,實體店面營收逐步回升,網路購物年成長幅度放緩,占零售業比重則呈持平或略為下降趨勢。 主要國家零售市場受疫情影響已逐步降低:我國、美國與南韓受惠補助與紓困方案推動,加以消費者轉往線上採購,淡化疫情衝擊,零售業營業額於2020年及2021年創下新高,且今年1-10月營業額明顯較疫情前同期成長,分別增加10.7%、32.0%及17.4%。 飯店業者提高餐飲收入的策略包括:1.餐廳改裝,2.菜單推陳出新頻率增加,3.增加客座場次與頻率,4.開拓外燴市場,5.擴大搶攻婚宴商機,6.爭取各商會協會商務聚餐訂單,7.搶進食品零售市場,8.與外送平台合作,9.搶進伴手禮市場,10.與精品或發卡銀行結盟開拓多元銷售通路。 綜上所述,疫情爆發重創餐飲業經營,整體餐飲業營業收入減少,在營業家數持續成長的情況下,同業之間的競爭狀況將持續升溫。 此外,除面臨業者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根據經濟部110年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營業成本、食材、人事及租金等成本上升亦為餐飲業者所面臨之困境。 民間消費方面,隨疫情趨於常態化,消費人潮回流,加上部分進口車到港及週年慶集客效應,帶動10月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雙創歷年同月新高,分別年增2.1%及13.8%。 與2019年之數據進行年度比較,去年未上榜的三商餐飲,今年排名來到第六名,而長榮空廚、華膳空廚、高雄空廚等航空餐旅業者受到疫情影響,在今年則均跌出榜外。 大成旗下的調理食品廠,設立於桃園、昆山及天津,所推出的眾多知名菜色除支應集團內餐飲系統及國內外餐飲連鎖、便利商店等客戶外,現建立享點子系列年菜與手路菜等品牌享譽業界,並推出多元化的家庭冷凍料理產品深得消費者喜愛。 熊貓嚴選的服務基礎是以小型衛星倉為中心,搭配配送人員,輻射周邊20分鐘車程內的使用者。 因此,引進熊貓嚴選代表foodpanda在台不僅將資源集中在最後一哩配送服務上,更進一步拓展至更前端的倉儲管理與基礎設施佈建。 以這樣的配送能量、用戶網絡及消費數據為基礎,foodpanda於2020年宣布將轉型為一站式「快商務」即時外送平台,並推出「pandago」純物流品牌,為非透過平台進行交易的門店提供短鏈配送服務,切入last mile第三方配送市場。 面對國內餐飲市場趨向飽和的情況下,臺灣餐飲品牌陸續前往海外布局,其中以中國為主要發展之市場,卻因近年來兩岸關係陷入僵化,加深經營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 然而,隨著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臺灣餐飲品牌業者亦紛紛轉向東南亞布局,藉此擴展市場版圖;其中臺灣手搖飲料品牌可謂是海外布局的領航業者,不僅已在東南亞市場站穩一席之地,隨著近年颳起的珍奶熱潮,也陸續插旗日韓、歐美等市場。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 2016年推出的有無外送,經營主體為信義房屋子公司有無科技,同時與台灣大車隊子公司全球快遞形成策略合作,並在今年5月成為LINE SPOT串接外送服務的第一個配送夥伴。 而2020年初次嘗試跨足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同樣擁有知名百貨集團新光三越的投資支持。 目前台灣外送市場不僅已孵化出Cutaway、foodomo、有無快送等本土特色新創,大型電商平台蝦皮、候位服務系統商inline、旅遊平台Klook等,也不約而同選擇將餐飲外送服務做為本業以外第一個跨足深耕的產業別。 整體而言,雖然餐飲業在2021年受到疫情三級警戒影響,整體營收表現不如以往;然而,下半年隨著各項用餐限制逐漸放寬,加上王品集團、瓦城、漢來美食等大型餐飲集團相繼推出新品牌進入市場,2021下半年餐飲業景氣逐步回溫。 2022年,雖然本土疫情仍嚴峻,但由於業者的應變能力較之前三級警戒已有所提升,且消費者消費模式變的更加多元,加上政府並未重啟嚴格防疫措施,將減緩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力道。 搭載著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迅速成形,外送平台業者進一步著手將服務面向擴大至消費者多元生活需求之中。 根據天下雜誌於2018年的兩千大調查資料,在觀光餐飲業方面,2018年上榜之業者涵蓋連鎖餐館業者、連鎖速食業者、航空餐供應業者及連鎖飲料業者。 其中,開曼美食達人(85度C)、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統一星巴克)為餐飲業者中,排名前三大之企業。 從營業收入來看,開曼美食達人、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的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且與榜上其他餐飲業者拉開一段差距。 家樂福說,因主體為量販規模,企業主可依店內有販售的各類商品作為基本參考,再由下單的店端討論後配套出理想的派對美食。 今年因疫情常態化,加上國旅補助,累計1-10月餐館及飲料店營業額皆回復至疫情前同期水準;惟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航空載客數尚未全部恢復,仍較2019年同期減少30.3%。 另依餐館型態觀察,西式速食、聚餐及日常型餐廳今年1-10月均回到疫情前同期水準,而「宴會型餐廳」今年1-10月營業額仍低於2019年同期。 餐飲業: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明顯較零售業大,2020及2021年全年營收 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今年上半年受確診人數攀升,影響民眾外出用餐意願,表現尚不穩定,惟下半年隨人潮回流,營業額已超越疫情前水準。 雖部分國家第三季經濟數據優於預期,惟在全球續處通膨、升息、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下,經濟成長力道仍弛緩,IHS Markit 11月15日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9%,較上月微調0.1個百分點。 位在萬華的台北凱達大飯店為拚餐飲,將全力拓展外燴市場,同時館內擴增包廂區的彈性使用空間。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台灣餐飲業市場近趨飽和、競爭愈趨激烈,使餐飲業營運策略因此轉變,大量展店已非連鎖餐飲品牌首要目標。 同時,在疫情衝擊及外送趨勢成形下,餐飲業者在發展策略上亦出現3大趨勢,除強化數位化布局、提升外送外帶比重外,開設街邊店的可能性亦再度提高。 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台灣餐飲業2020年前8月營收5100億元、年減6.7%,衰退幅度較前7月8.1%收斂,主要受惠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暑期旅遊及聚餐旺季、振興券刺激消費,帶動餐館及飲料店營收回升,使整體餐飲業單月營收自7月起恢復年成長。 外燴 其中,8月餐館營收628億元、年增4.7%,飲料店88億元、年增0.2%,僅外燴及團膳承包業21億元、仍年減40%,主因邊境管制衝擊空廚營收。 累計前8月餐館營收4269億元、年減5.6%,飲料店636億元、年減3.1%,外燴及團膳承包業195億元、年減31.2%。 投顧法人指出,由於國內餐飲市場近趨飽和,連鎖店成長有趨緩現象,且連鎖品牌亦朝M型化發展,中大型連鎖品牌採多品牌策略,並積極調整分店經營效率、深度評估商圈展店飽和度,藉此提升市占率。 零售業:在2020及2021年雖有部分時間點受疫情衝擊,致營收下滑,惟在網路銷售持續成長,加上政府祭出相關振興及補助措施下,帶動2020及2021全年營收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今年1-10月已明顯超越前三年同期水準。 若從各小類觀察,除少數偏向觀光類型產業如「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其他專賣零售業」,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外,其餘各業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 受全球經貿成長力道趨緩影響,我國10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0.5%、3.4%。